编者按:进入秋天,又到了进补的好季节,中药材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需求旺季。不过近期的中药材价格,却没有“旺”起来。党参、三七、麦冬、黄连等大宗中药材,价格集体跳水。都说良药苦口,这回可苦进了药农的心里。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入秋后,药材市场频频传出价格接连下跌的消息,其中包括党参、当归、三七,冬虫夏草等多个大宗品种价格下跌速度之快,跌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卓创资讯市场市场分析师张斌公布一组市场统计数据:“其中甘肃地产药材党参和云南独有品种三七最为严重,党参统货从80-100元/公斤暴跌至当前的16元/公斤左右,跌幅为80%左右;三七60头和120头价格分别从800元/公斤和760元/公斤跌至目前的260元/公斤和200元/公斤左右,平均跌幅超过67%。此外,当归、黄芪、虫草、白术、黄芩等品种行情同样低迷,跌势明显。”
针对这次中药材价格下跌,记者采访到了我国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甘肃省当地的药农,宕昌县庞家乡许家村药材种植大户陈三中,从自己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缘由。
陈三中:“降价的原因,货源太多。去年收入好,今年种植就多。”
对于陈三中的看法,当地六合中药材合作社的理事长乔商平也非常认同。
乔商平:“主要是那个供大于求。种植面积太大,大了好几倍,十倍左右。往年我们这儿没有这么大量。主要是去年价格好,全部是这些东西。”
中药材价格曾在2009年~2012年经历了持续的升期,也就是所谓的四年牛市,这一轮持续的价格上涨,激发了药农前所未有的种植积极性,使得中药材市场迎来了扩种潮。
卓创资讯市场分析师张斌说:“2010年开始,中药材市场就进入一个牛市上升阶段,大大激发了经销商和种植户的热情,从业人员增多,种植面积扩大,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批药材陆续进入产新季,问题便接踵而至,多个品种丰收,库存压力增加供应严重过剩。”
种植面积急剧扩张,中药材的需求却没有增加。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这样使得很多制药厂不像以前那样,大量的进货。
张斌:“在国家三公消费持续严控的背景下,曾经一度被催热的保健品市场也不如往年火热。药厂经营惨淡,大多改变采购策略,随用随采,不再大量备货,需求难以拉动。再加上下半年国家对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力度空前加强,查硫、打假,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场交易量,制药企业的购货更加谨慎。”
中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不仅不利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专家表示,中药材价格波动的深层原因在于生产的无序状态,国家急需建立中药材的仓储和预警应急体系。但这预警体系,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实施。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刘卫东说,实际上,去年已经向药农发布了预警,今年药材可能大跌,但是农民听不进去。
刘卫东:“去年一亩三万多元很正常。种植一亩地党参,买个小轿车很正常,去年那么好的价格,让农民不种,不行,他偏要种。”
预警失效后,发生了药材价格暴跌的局面,而当地又没有好的应对措施,没有产业链深加工的企业来挽救卖不出去的中药材,药农损失惨重。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刘卫东:“现在目前来说没有,没有深加工这一块,制药企业还没有。”
为此,卓创资讯市场分析师张斌建议农民,要懂得规避种植风险与市场风险,可适当加深中药材加工产业链。
张斌:“应该因地制宜的种植多个品种,多元化发展,避免因单一投资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另外科学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并提高中药材产品质量,增加竞争优势。通过科学创新手段,向深加工领域延伸,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发展更为广阔的下游终端市场。”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吉ICP备10002655号-1